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地獄登天(上)
默风
……
王貴第一次見到鐵冠道人時,是在一場葬禮上。
死的是鎮子上的李老財主,他活的富貴,死的也是轟轟烈烈。老財主的大兒子為表孝心,特意請了全鎮的男女老少過去哭墳。只要過去的,無論是誰,都有賞錢。
下葬的時候,所有人都在哭。王貴卻指着下葬的李老財主說:“娘,他在動。”
王貴的娘伸手甩了他兩巴掌,讓他不要多嘴,跟着一起哭。
“他真的在動。”
王貴當時不過才九歲,沒有人會在意他的想法。王貴就眼睜睜看着棺槨中,那只尚在動彈的手,被棺材蓋子給合上。
葬禮結束,王貴的爹娘興沖沖去找大戶家討要賞錢,卻被送葬的道士給攔下。
“這個孩子和我有緣,我打算收他做徒弟,你們看願不願意?”
那個道士看上去年紀不算很大,頭頂一尊鐵冠,身上的道袍干干淨淨,和小鎮旁山神廟里面如同乞丐的道士截然不同。
王貴的爹娘猶豫了一下,最後在道士取出二十兩放在他們手上之後,兩人便欣然同意。
王家還有五個孩子要養,王貴是其中最小的孩子。王貴的爹娘,其實已經沒有能力再養活起這個孩子了。
與其讓他餓死在家里,還不如將他送出去,至少還有個歸宿。
王貴的爹讓王貴跪下來,給道士磕了三個響頭。王貴的娘將手上的紅繩摘下來,給兒子戴上。
從此,王貴就跟隨這名道士修行,並改姓張。
道士名叫張中,號鐵冠道人。他的地位很高,兩人每寄宿一家道觀,張中都會被恭敬的尊稱為祖師。而張貴,也會受到同樣的照顧。
張貴跟着鐵冠道人雲游了很多地方,一邊學習道法。走南闖北之間,張貴也逐漸成長為一個身材挺拔、孔武有力的青年。
建文四年,靖難之役已接近尾聲。
張貴念及自己的家人,偷偷回了趟家鄉,沒想到原本的小鎮已經十室九空,到處都是被戰火摧毀的斷壁殘垣。
他跑到家里,發現家中的茅草屋早就坍塌,里面已經成了一片廢墟。張貴當時瘋了一般去尋找線索,從小鎮找到縣城,最後在南京,找到了當年李財主的兒子。
這個昔日的富家公子,因為皮膚白皙,模樣俊俏,成了貴人們的玩物。
他得知張貴的身份後,不由得嚎啕大哭。
戰爭開始時,誰都沒想到燕軍會行動如此迅速。還沒有等小鎮上的人反應過來,燕軍便已經到了家門口。
好在燕軍統將還算治軍嚴整,只是和官軍打了幾次,並沒有襲擾周圍的村民,將官軍擊潰後便率軍撤走。
心有余悸的村民以為這一切都結束了,因為無論是誰掌權,對於他們這些底層的人來說,其實都無關緊要。
只要能過好眼前的日子,他們便心滿意足了。
但是,他們躲過了燕軍,卻沒有料到水賊。
兵荒馬亂的時候,各地州縣長官伸長了脖子,准備在這場博弈中選擇自己的前程。沒有人會注意,一群在鄉野中肆意妄為的水賊。
鎮子靠河,那群水賊從水上下來,先殺了靠近河邊的幾座漁家,然後搶走了他們所有的糧食和財物。
“太慘了,真的太慘了!”
似乎是他鄉遇故知,李大少爺哭着對張貴說起那天的經歷。
那些水賊見人就殺,老人和小孩兒,他們一個都不放過。到處充斥着喝罵聲和慘叫聲,他們殺光一戶人家,就燒一家。一瞬間,小鎮火光沖天。
李大少爺那天恰好出去了一趟,回來的時候躲在村外的樹叢里,悄悄目睹這一切。
等那群水賊離開,他才跑到已經被火焰吞噬大半的李府前,直直發呆。
一切都沒了,李府里里外外的人被殺的一干二淨。就連財物,也被一掃而空。
李大少爺惶惶不可終日,他只是一個嬌生慣養的富家少爺,突然遭到這種變故,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好。
等到緩過神來,李大少爺跑到縣城去告官。誰知道那群水賊早就有內應,這邊剛擂鼓,那邊便已經沖出來幾個大漢准備拿人。
李大少爺見勢不妙,騎上馬就跑了出去,一路跑到南京。馬也累死了,他身上的錢財所剩無幾,最後昏倒在路邊。醒來的時候,已經被人牙子拐到了南京城的湘紅樓里,成為一名男寵。
張貴問他:“你為何不去報官?”
李大少爺搖搖頭,不敢。
他這些年錦衣玉食,又經歷了如此大變,他已經變得膽小如鼠,甚至說始終保持着一絲警惕。
只要稍微得到一點安全,那么即便他現在的處境近乎羞辱,他也是可以接受的。
張貴嘆了口氣,給李大少爺留了點錢,然後去拜會了南京的幾座堂口。三天之後,道門給張貴送來一個消息。那伙水賊還留在鎮江,只是兩個當家散伙,各分成兩撥人分散在不同的地方。
張貴帶了一把刀和一口麻袋出發,到了鎮江後,分別找到兩伙水賊,將所有人全都殺死。然後特意挑出兩個當家的,活活凌遲,之後割下兩人的頭顱,放在小鎮前,一把火燒了。
張貴對着自己之前的家門口磕了三個頭,然後回山去找張中。
“我帶你,去見一個人。”張中對於他這些天所做的事情,並沒有多追究,只是帶着張中,來到了金陵。
他來到了皇宮,登上了奉天殿,見到了天底下最有權勢的人。當時,或許是曾經最有權勢的人。
那個已經失去了大半個江山的皇帝,建文帝朱允炆。
皇宮內安靜、祥和,似乎外面的一切戰亂和嘈雜,都無法穿過宮牆進入這九重宮闕之中。
朱允炆親自召見了張中師徒,然而出乎張貴之前所預料的,皇帝表現的十分興奮,完全不像是一個即將失去皇帝寶座的人。
“國師,准備的如何?”朱允炆問道。
張中回答道:“一切准備就緒,只等陛下號令了。還請陛下放心,沒有人會知道陛下的去向。”
“好,朕現在就下旨出發!”朱允炆有些急不可耐。
建文四年五月,在距離金陵城破還有一個月,金陵城的大門忽然在凌晨時分被打開。五萬多名“士兵”趁着夜色的掩護下,朝着遠處緩緩進發。
兵部對於此事語焉不詳,沒有記錄這一支軍隊的統帥是誰,也沒有記錄他們要去完成怎樣的任務。
他們就如同人間蒸發一般,活生生消失在這世間。
張貴目睹了這一切。
他跟隨着這支神秘的“軍隊”,在經過無數艱難的跋山涉水之後,終於到了目的地。
一座荒涼的山谷中,高大巍峨的城牆聳立在眾人面前,城門洞開,里面漆黑黑一片,仿佛在迎接着前來的人們。
那座城池,名為登天!